绘本详情

墨子论丝-中华经典寓言故事绘本

5-6岁,3-4岁童话传说

书架位置4号-底层

书位号暂无

馆内编码888811947

绘本作者毛红艳、白宁 文,陈伟工作室 图

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

点击查看本套书详情(共20本)

绘本简介

《黔之驴》
贵州,也被成为“黔”。这里有一大片茂密的森林,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。有一天,森林里来了一个怪物,小白兔说:“他跑起来大地都在震动,太可怕了。”于是老虎隐藏在树林中窥探它。后来老虎发现,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!
《高山流水觅知音》
春秋时期,晋国大夫俞伯牙擅长弹琴。他后来偶遇钟子期,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,故而结为知己。第二年,俞伯牙去拜会钟子期,得知钟子期病故,俞伯牙悲痛万分,于是他摔破琴身,扯断琴弦,发誓终身不再弹琴。
《割席断交》
“割席断交”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的一个典故,讲述了一个小故事: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,看见地上有一片金,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,华歆则高兴地拾起金片,但又扔了它;曾经,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,有个坐着华丽的车、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,管宁依旧在看书,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。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,说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意思是:“志不同道不合,便难以成友”,之后的两人也确实选择了不同的道路,一人入仕为官、一人归隐田野。
《井底之蛙》
从前有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,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。有一天暴风雨时,它遇到一只路过躲雨的海鳖,于是邀请海鳖来自己家的大房子躲雨,它还热情地劝说海鳖留下来定居,因为它觉得这里实在太大太舒服了,很适合居住。可海鳖谢过它后,并没有留下来,因为海鳖想念它的大海了……
《墨子论丝》
墨子观看了染坊老师傅染丝的过程,看到同一片绸缎放在颜料里,颜色发生了变化。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,变成了青色;投进黄色的染缸,变成黄色。染缸的颜色不同,蚕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。蚕丝染了五次,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。他颇有感慨,后来又将这个感悟教授给自己的学生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,本来相同的事物,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。后以“墨子染丝”慨叹受习俗影响不能自拔。也是所谓的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
《南橘北枳》
“南橘北枳”是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成语故事,出自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,意思是淮南的橘树,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。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。后人用"南橘北枳"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,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"异化"或者"变质"。
《詹何钓鱼》
"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,用芒刺做钩,用细竹做钓竿,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,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、湍急的河流里钓到满满的鱼,钓丝还不断,钓钩没有被扯直,钓竿没有被拉弯。这是怎么做到的呢?让我们跟随着小龙和红螃蟹,一起去了解秘诀吧。
《涸辙之鲋》
“涸辙之鲋”是出自《庄子·外物》的一个典故。炎热的夏日,庄子在经过一条深深的车辙时,发现了一条快渴死的小鲫鱼。小鲫鱼向庄子求救,庄子表示要去南方找到吴越之地的大王,请他们用浩浩荡荡的西江水来迎接它回家……小鲫鱼能等到那个时候吗?
《南岐人的瘤子》
"四川有座南岐山,这里的水很甜,可是饮用它的人都会长出一个大瘤子。当看到有外地人来,当地人就会围观取笑他,说他的脖子好奇怪,(脖子)细小得一点儿也不像当地人。外地人指出当地人是得了病,需要治疗。但取笑他的人说他们都是这样的,不用去治的!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。
《千金买马首》
“千金买马首”是出自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的一个典故。有一个国君愿意出一千两黄金来购买一匹千里马,可三年过去了,千里马仍没买到。这时,有个侍臣向国君请求出去寻求千里马。侍臣找了三个月,终于找到了线索,可到地方一看,马已经死了。侍臣拿出了五百两黄金买回了那匹千里马的头骨,返回交给了国君。这个侍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个没用的马首呢?
《何待来年》
有一个偷鸡贼,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。面对别人的劝阻,他却表示慢慢减少偷鸡的行为,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,到第二年就不偷了。绘本在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的基础上进行趣味编写,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,告诉孩子们,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,拖延时间的人,实际上并没有改过的真心;让孩子明白,知道错误后应该马上改正,并且不应该再去做这件错事。
《两小儿辩日》
"太阳离我们很遥远,那么,是在早晨时离我们近一些呢?还是在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些呢?这个问题,小朋友们想过吗?答案是什么呢?其实,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,那时的小朋友就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,而且我们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哦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吧。
《歧路亡羊》
这则寓言出自《列子·说符》。这则寓言讲述了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,已经率领他的朋友(追羊),又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,从而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的故事。比喻有的人在学习、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。原寓言结构比较复杂,从寓言中又引出了两个寓言。
《二人相马》
故事源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。红色的小马阿布是一个结实、勇敢的好马,在一次冒险中受了伤。可是这伤差点儿让它被相马师认为是不好的马,还差点儿不能上战场。那相马师是如何来判断小马们的优劣的呢?一起进入美丽的趣味绘本世界,来瞧一瞧吧。本绘本从一个崭新有趣的角度进行新编,以小马的视角来讲述故事,告诉孩子们,世界是复杂的,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。就像相那匹马一样,它之前好踢人,可受伤后,就不能踢人了。因此,看问题要全面,还要仔细,否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《疑邻窃斧》
《吕氏春秋·去尤》里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——疑邻窃斧。据说有个人,丢了一把斧子。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,于是看那人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无不像偷斧子的。后来他找到斧子了,再看邻居家的儿子,就觉得那人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都不像偷斧子的了。本绘本将故事中的主人公设置成两个儿童,更贴近孩子的世界,增加趣味性,适合孩子阅读。通过这则生动的寓言故事,告诉孩子们,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。
《狐假虎威》
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,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。后来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,在森林中吓唬别人。绘本是在这个原版寓言的基础上,进行了创意改编,从小鸡的角度出发,聪明的小鸡面对欺压时,想出了一个计谋,吓跑了狐假虎威的狐狸,演了一把“鸡假虎威”!
《季子投师》
此典出自《权子·吾师》。商季子特别爱好道学,他带着很多盘缠,游学四方,只要碰上戴黄帽子的道士,便会施礼求教。后来他拜了一个假装是得道高人的骗子为师,结果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盘缠。旁观的人说那是个骗子,季子还觉得是老师在教他学问。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盲目推崇、幼稚可笑的人。绘本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改编,还设计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,通过小猴子的行为,更加突出商季子的可笑,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
《棘刺母猴》
燕王喜欢精巧的东西,他到处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。后来,有个卫国人来应征,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。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,高兴极了,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,供养在身边。可是,燕王一直未看到卫国人所雕刻的猴子,因为卫国人提出了三个很难实现的条件:一、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;二、不喝酒、不吃肉。然后选一个雨晴日出的天气,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,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。三、燕王看到他所期待的猴子了吗?
《郑人买履》
郑人买履,是先秦时的一则寓言故事,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,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,而不相信自己的脚,不仅闹出了大笑话,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,成为了笑柄。绘本是从小兔子和小松鼠去集市买帽子的事情引出“郑人买履”的故事,赋予了这个故事的童话色彩,增加故事的趣味性,更适合孩子阅读。
《邯郸学步》
战国时期,燕国寿陵有个少年,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,于是不顾路途遥远,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。结果,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,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,*后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,不仅没学到本事,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。绘本在原故事的基础上,进行了创意新编,少年在学习了不同步伐姿势后,最后发现原来最适合自己的才是*好的,找到自我才*重要。不管学什么,都不能邯郸学步,生搬硬套。

借阅1

评论0

+收藏+书包